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rss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汉语汉字

“东道主”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?

时间:2018-04-13 23:41:01来源:作者:点击数:
  现在我们都知道,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会,主办国往往被称为“东道主”。另外,朋友之间在外聚会的时候,大方豪气一点的人往往会抢着去买单,而这个买单的人往往就被称作是“做东”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很多人都知道这么说,而且听的人也知道是什么意思,但是就是不知道这话是出自何时,来源于何处!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“东道主”这个说法的来源出处。
  
  话说在两千多年的之前的春秋时期,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上百个,那时候周王室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权威,周王只能依靠大一点的诸侯发号施令,而这个被周王所依赖的诸侯自然就成了当时的霸主,这时的诸侯霸主有了那么一点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意思。
  
  timg.jpg
  春秋五霸
  
  众所周知,在春秋时期最没有争议的霸主有三个,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。今天要说的故事就和这个晋文公有关,当年晋文公重耳受到迫害在诸侯列国流亡了十九年之久,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,有的国家认为他是晋国公子,纷纷以礼相待,比如宋国、齐国、楚国;而有的国家认为他只是一个落魄公子,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,比如卫国、曹国、郑国。晋文公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,哪个国家对他怎么样,他都暗暗的记在心里,想着有朝一日一定会慢慢“报答”!
  
  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以后,对于当初那些没有以礼相待的国家,他是纷纷采取行动,一度差点灭亡了曹国和卫国(后来这两个国家都承诺臣服于晋国才避免了亡国的厄运)。不久以后,晋文公以诸侯霸主的身份邀请秦国(那时候秦国和晋国正处于“秦晋之好”的蜜月时期)一起出兵进攻郑国,刚好当时的秦穆公也想在东方增强秦国的影响力,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兵锋直指郑国。小小的郑国哪里受得了两个大国的联合进攻,很快秦晋联军就兵临郑国国都城下,郑国求和不成,眼看就要亡国在即!
  
  这时候,为分化秦晋联军,郑文公派出了著名的“说客”烛之武私下拜见秦国国君秦穆公,并对他说:“灭亡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,但其实对秦国是有害处的,因为郑国和秦国距离遥远,灭亡了郑国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,晋国实力增强了自然就会对秦国是个威胁。您不如放过郑国,让郑国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,今后秦国使者来来往往,让郑国接待他们,供给食宿。您想,这对于秦国来说难道不是更好吗?”秦穆公经过一番考虑,觉得烛之武说得很有道理,就率领秦国军队撤兵回国了。晋文公见秦国撤兵以后,只得同意了郑国的求和,郑国这次虽然逃过了亡国的厄运,但是从此不得不听命于晋国。
  
  timg (1).jpg
  春秋形势图
  
  以上便是著名的“烛之武退秦师”的故事,从此以后,郑国就成了秦国的盟国,秦国人到东方来办事,郑国人就成了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,“东道主”一词就是由此而来。后来,我们也把请客吃饭的那个“东道主”,称作是“做东”。